智能电网设备工作委员会
美国电科院《智能电网成本与收益评估报告》(二十七)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来源:国网信通国电通公司
作者:管理员
更新日期:2011-11-16

         智能配电系统中的投资使得对所有的变电站、以及能提供舒适控制和保护系统的智能电子设备(IDE),和由资产管理系统、协同分布式智能(包含对智能电子设备计算资源的动态共享,以及为减少电力中断事件和提高可靠性和系统性能的分布式指挥和控制)组成的配电系统完全监控系统的高带宽通信需求成本必需。智能电网配电部分的主要成本构成如下:

         ? 配电系统的所有数字化设备之间的通信,包含高级计量设施和分布式智能电路到馈电电路之间的通信。

         ? 配电自动化

         ? 配电馈线电路自动化

         — 头端和沿馈线的智能重合闸和继电器

         — 电力电子系统,包括配电短路电流限制器

         — 馈线电压和无功控制

         ? 智能化通用变压器

         ? 高级计量设施(AMI)

         ? 建筑物、微网或本地局域网的配电系统上的本地控制器

         通信

         通信构成了把客户的需求与公用事业运营相结合的关键支柱。详尽的、实时的信息是有效管理强大、动态的智能电网配电网系统的关键。高级计量设施(AMI)中的每个智能表计(在本节后面介绍)必须能够广泛地与用户控制系统相通信,同时保证能够可靠和安全地进行性能数据通信,价格信号的传输,以及客户信息与电力企业的双向传递。

         没有任何单一的技术应用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最优的。其中目前高级计量设施正在使用的通讯媒介有蜂窝网络,已经许可和未经许可的无线电传输网络,以及电力线通信。除了传输介质,网络组网方式也是通信设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网所用通信网络包括固定无线网络,网状网络,以及两者的结合。其他几种网路包括Wi - Fi和互联网网络的应用也正在研究当中。

         互操作性仍然是智能电网通信中最关键的成功因素之一。把互联网协议簇(TCP / IP协议)作为组网协议,使其适用于不同的通信技术,这种潜在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兴趣和关注。2009年6月,美国电力研究协会向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提交了一份智能电网互操作性标准路线图报告,成为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路标设置的起点,并在2009年9月对外发布(www.nist.gov/smartgrid )。

         实现住宅设备与电网互动的通讯架构是多样化的。一些公用事业把表计作为到户的途径实现价格和信息的反馈,然而其他的利用互联网或者是其他通信渠道实现。授权和未授权的射频谱带网络通信在智能电网的部署中被大量应用。网状网络纳入多跳技术,可实现网络任意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通信。星网利用中央塔,可实现大范围内多个终端设备的通信。以上每种通信类型都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可根据独特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电力线载波通信通过电力线实现通信,也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大量公用事业所用。

         高级计量设施和配电智能电路的馈线电路通信单位成本大约在20,000美元,到2030年,实现对现有馈线的80%以及新馈线的100%进行安装,其总成本估计为90亿美元。


表 6-3高级计量设施馈电线路通信成本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