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设备工作委员会
落实公司两会精神:农网供电瞄准国内同类地区先进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来源:南方电网报
更新日期:2011-03-28

落实公司“两会”精神之四
 
落实公司两会精神:农网供电瞄准国内同类地区先进
 
新一轮农网改造将打造“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
 

    “十二五”农电工作的主要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公司战略,开展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建设新型农网;继续深化农电体制改革,构建“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的农电管控模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正规化农电队伍;进一步强化农电企业管理,实现专业管理向县级供电企业延伸,建设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农电企业;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公司改革发展出力添色。

农网怎么建?未改造的全部改造,真正实现“户户通电”

  “十二五”期间,公司计划投资1116亿元,完成公司供电区域内11.8万户无电户的通电,全面完成电网覆盖范围的“户户通电”。

  实现供电可靠率和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基本达到国内同类地区先进水平。

  “十一五”期间,公司累计完成农网投资691.18亿元。农网供电能力明显提高,供电范围进一步扩大,供电可靠性、农村用户端电压合格率和农网安全运行环境明显改善。解决了43.76万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行政村通电率达99.98%,户通电率达99.76%。

  会上,五省区总经理普遍反映,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网建设与改造,但由于农网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电网结构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乡镇及以下电网,大多是单电源单线供电,配网供电半径仍普遍较大,供电可靠性较低,部分地方电压质量较差;局部地区还存在“应改未改”的农村电网。

  同时,近年来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已改造的农村电网又出现新的瓶颈,特别是县级电网调度和电网运营管理技术手段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设备安全隐患问题仍较为严重。

  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公司计划投资1116亿元用于县级电网建设改造。并明确了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对未改造农村电网,要全部进行改造,用两到三年左右时间全面实现南方电网覆盖范围内的户户通电,解决部分地区改造面偏低,历史欠账较多的问题;对已改造过但因电力需求增长又出现供电能力不足的农村电网,要实施升级改造,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用电的需求;对存在农业生产用电存在突出问题的农村电网,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重点对粮食主产区急需的农田灌溉设施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供电设施进行改造,提高农业生产供电能力。

  通过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实现农网供电能力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率和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基本达到国内同类地区先进水平。

县公司如何管?“最好的管理就是没有农电管理”

  农电企业全面实施“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的管控模式,实现以“子公司体制、分公司管理”为主要形式,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的财务集约化管理、延伸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营配一体化信息系统为重点,全面实施公司七个关键领域“七个一体化”管理。

  全部县级供电企业综合线损率降到10%以下。

  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以来,积极研究并稳妥开展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改革步伐,推进地方供电企业产权无偿上划工作。至2010年,共接收了218家地方县级供电企业,公司管理的县级供电企业共355家。广东形成对全省县级供电企业直管的格局;云南除保山以外的所有州市农电体制基本理顺,基本实现了“一张网,全覆盖”;贵州率先提出了规范县级供电企业劳动用工和薪酬管理的方案,对彻底解决农电体制改革遗留下来的难题作了有益的探索。

  公司探索和尝试了“子公司体制,分公司管理”的管理形式:县级子公司在财务上实行集约化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资本性和费用性支出均纳入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审批制;全面整合县级子公司资源和业务,重新划分“事权”,将县级子公司的业务定位于主要从事营销服务和中低压配电设备维护、输电线路巡视;明确地市供电局是本管辖范围县级供电企业的直接管理单位和责任单位,对所辖范围内县级供电企业的规划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业务,行使直接管控职责。

  钟俊总经理在会上表示:“管理的最高水平就是没有农电管理”。“十二五”期间,农电企业要全面实施“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的管控模式,实现以“子公司体制、分公司管理”为主要形式,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的财务集约化管理、延伸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营配一体化信息系统为重点,全面实施公司七个关键领域“七个一体化”管理。

|||

 

服务怎么做?三成县级供电企业要成标杆

  全部县级供电企业达到基础管理达标优秀企业标准,30%的县级供电企业成为标杆企业,13个主要城市所辖县级供电企业达到国内农电先进水平;全面规范供电可靠性、用户停电时间及综合电压合格率的统计、分析和考核管理,做到统计规范、数据真实、分析清晰、措施有效、指标逐年改善,“十二五”期间取得突出进步。

  在材料中,有一组数据十分醒目:通过深入执行“两改一同价”工作,农村到户电价平均水平由1998年前的1.23元/千瓦时,降低到目前的0.55元/千瓦时,降幅达55%。初步测算,仅生活用电价格下降,每年就可减轻农民电费负担75.68亿元。

  成绩已成过去,今后就如何提高农电优质服务,公司提出四点要求: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供电服务,缩小城乡服务差距,做到城乡电网发展统筹、管理同标、服务同质,公司系统98.5%以上的农村供电营业窗口实现达标,县级供电企业供电服务承诺兑现率100%,80%的县级供电企业在当地行风评议中进入先进行列;结合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推进,提高农户“一户一表”覆盖率,加强供电设施维护,确保农民所购的“下乡家电”能够用得上、用得好,为配合中央“家电下乡”政策做好供电服务;结合农电客户实际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的延伸服务,切实解决好农村客户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提高农村客户满意度,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使农电服务与地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推动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工作,确保中央强农惠农措施的落实。

  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部县级供电企业达到基础管理达标优秀企业标准,30%的县级供电企业成为标杆企业,13个主要城市所辖县级供电企业达到国内农电先进水平。

  人员怎么管?打破“身份管理”求和谐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系统的农电业务培训体系。在选拔任用、晋升机制、交流锻炼、后备干部建设等方面破除“身份管理”的观念,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口碑好、愿意干、能干好、有成绩的高素质县级供电企业党政正职队伍。

  至2009年底,县级供电企业在册职工共166558人,其中劳动合同制84810人,农村电工68677人,劳务派遣制2686人,非全日制2459人,内退6957人,其他969人。

  农电员工队伍的现状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农电在岗人员中专业技能人员比例仅为16%,技能岗位员工年龄偏大,后继乏人,青年员工学历教育和培训偏离岗位需要,远水不解近渴。

  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切实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开展“四好班子”建设。推进县级供电企业党政正职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监督考核工作,在选拔任用、晋升机制、交流锻炼、后备干部建设等方面破除“身份管理”观念,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口碑好、愿意干、能干好、有成绩的高素质县级供电企业党政正职队伍。

  二是强化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三是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按照公司“将身份管理逐步转变为岗位管理,让每一位员工都享有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权利,给大家提供平等的干事创业的舞台”的要求,打通管理人员跨区域进出交流、晋升通道,逐步规范县级供电企业劳动用工和薪酬管理工作,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工管理机制。

  四是建立系统的农电业务培训体系。在培训工作中要重视与“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工机制相结合,以体验式与代理制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手段,开展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以及技能练兵、技术比武,完善农电员工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

  五是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县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要统一管理,按配置标准核定县级供电企业定员,制定绩效管理制度,开展人力资源规范化建设。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