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设备工作委员会
汪洋: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的探路者
所属分类:技术交流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管理员
更新日期:2015-09-17

 “十年磨一剑”,汪洋作为一名基层科研工作者,十年来始终辛勤致力于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研究事业,带领、激励着研究团队淡泊名利、攻坚克难,勇攀电力信息通信技术高峰,成为研究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排头兵和探路者。

刻苦钻研,业务过硬

汪洋2005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与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研发工作。先后在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络测试评估、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评估和风险分析、电力数字同步网、电力智能光网络、电力通信运维体系、电力智能小区和多网融合、电力物联网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12项。近三年来,撰写EI检索科技论文十余篇,申请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3项。编写行业标准提案3项。他的研究团队研发的电力通信网络仿真软件成为公司通信网络规划设计的基本工具。他编写的电力时钟同步系列标准成为电力数字同步网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重要依据。

勇于拼搏,开拓创新

2009年,汪洋作为主要负责人筹建通信网络实验室。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汪洋并没有慌乱,勇敢地挑起了千斤重担。他首先组织建立实验室管理架构,并合理调配有限资源,制定建设方案,优化检测流程。在他的带领下,通信网络实验室仅仅用了3年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先后取得了CMA、CNAS、国家发改委物联网示范实验室等5项重要资质及授权。截至2015年6月,实验室实现认可与资质认定的检测项目达到28项。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1.27亿元,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提供技术服务工作量累计达34965人/天,先后依托实验室承担37项科研技改项目。其间,实验室由最初的4人发展成拥有26名博士和硕士、共计64名员工的研究单位。汪洋带领的实验室已经成为国家公司信息通信设备入网选型、质量监督的唯一权威机构。

科技转化,成果斐然

自参加工作以来,汪洋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次,院级科技奖励十余次。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他始终将目光锁定在实现成果转化,谋划专业发展上。

汪洋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信息通信的仿真必将成为今后电力信息通信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和手段。他组建了优秀的技术团队,早于电信行业率先推出电力通信网络仿真平台,将电力通信传输网、数据网、支撑网和接入网统一考虑,创造性地开发出了综合仿真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效益300万元,创造了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典范。

如何围绕信息通信专业特点最大化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汪洋经常思考的问题。他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先后在电力同步网、统一通信、软件定义网络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具有转化条件的成果9项,为上下游产品链创造产值7亿多元。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