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机绕组制造装备市场竞争格局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国外领先企业为代表。他们发挥技术领先和行业信息优先的优势,打造自动化水平领先的产品和领先一步开发新型电机的专用设备,抢占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这些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确实领先于国内大多数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和产品售价均高于国内企业。
第二部分,是以山东中际电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为首的国内行业优势企业。这些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最近5-10年的发展,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逐渐接近并在部分领域内达到或超过国外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追赶上了国外企业近百年的发展历史。
第三部分,是以国内绕组设备生产企业构成的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受企业规模和技术研发能力的制约,产品以单机为主,机型单一,造价低价格便宜,产品覆盖电机品种少,但对一些小型低成本电机(对制造工艺水平要求不高)有适应性。同时,他们也在尽可能的推出新机型向外延伸,尽量提升自身实力。但是需要清醒的看到,目前这些企业与国内外行业优势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实力差距。
从竞争格局可以看出我国电机绕组制造装备行业的竞争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国内电机制造企业采用的绕组制造装备大多数以进口为主,目前市场占有率将近50%。国外电机绕组制造装备生产企业在产品技术水平、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较国内企业有着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研发实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这种竞争优势正逐渐减弱。
2、国外电机绕组制造装备生产企业在产品线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些企业能够生产电机绕组全套制造装备,产品线较齐全;有些企业产品线较为单一,仅能生产电机绕组制造装备中的部分产品。
3、国内电机绕组制造装备生产企业在产品性价比、交货周期和售后服务方面较国外企业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国产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正逐渐扩大。
4、国内电机绕组制造装备生产企业在产品线、技术水平、企业规模、装备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行业部分优势企业能够生产电机绕组全套制造装备;其他企业仅能生产电机绕组制造装备中的部分产品,且产量较小。
第二节 行业销售、定价及售后服务模式
本行业产品为工业生产的中端环节,非日常消费品,行业销售模式多为订单式、定制生产。
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了解,目前行业优势企业均采取“直销”模式,即由企业直接同用户单位——电机制造企业联系,确定客户需求,并提供安装、调试工作;在售后服务方面,由企业直接为用户提供。这种“直销”模式,即减少了销售的中间流程、降低销售成本,又保证了售后服务的及时性,还能够密切与用户之间的联系,符合行业特点。
行业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技术人员和销售力量有限,采用“代理销售”模式,即企业只负责生产,订货及销售由代理公司负责。这种模式虽能暂时解决企业由于自身力量不足的矛盾,但从长远来看,不能够满足企业持久发展的需要。另外,还有国外电机绕组设备生产企业由于地理因素,也一般采用此种销售模式。
在产品定价方面,对于功能和结构单一的各类电机绕组简单机型来说,由于该类产品属低端产品,技术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加之生产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所以此类产品为“买方市场定价”。生产企业不掌握定价权,产品售价由用户单位确定;对于高效节能型电机绕组制造装备以及绕组全自动生产线等高端产品来说,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技术附加值相对较高,且被少数几家企业垄断,所以此类产品为“综合定价”,即由绕组设备生产企业根据生产成本、市场需求、技术附加值等因素综合定价,价格既能保证用户单位能够接受又能保证绕组设备生产企业利润。
第三节 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本行业发展周期性取决于电机行业发展的周期性,而电机行业的发展周期又与国家宏观经济走向息息相关。
从上图可以直观的看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从2000年开始逐年走高,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工业的发展。作为工业生产必需品——电机的需求也逐年提高,电机绕组制造装备市场也随之增大。
本行业无明显的区域性,但由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及福建地区电机企业居多,电机绕组行业在以上区域分布较多。
本行业属工业生产中间环节,行业的发展与季节性关联不大。
第四节 行业上下游发展状况及其对本行业的影响
一、上游行业及其基本情况
本行业上游行业为钢材、标准件(含气动及液压元件)、控制及电器元件等行业。这些上游行业发展现状较为平稳,尤其是国家对标准件、气动及液压元件等基础行业近几年加大了扶持力度。目前这些原材料基本实现国产化,但高端控制元件等产品仍需进口。
具体分析来看,我国钢材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粗钢产量和钢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占世界份额大幅提高。2000年我国铁、钢、材产量分别为1.31亿吨、1.28亿吨和1.31亿吨,2007年又分别达到4.69亿吨、4.89亿吨和5.65亿吨,比2000年增长3.58倍、3.81倍和4.29倍;占全球钢产量份额由2000年的15.0%,提高到了2007年的36.4%。我国2007年的钢产量比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排名第三的美国、排名第四的俄罗斯、排名第五的印度、排名第六的韩国、排名第七的德国、排名第八的乌克兰之和还多。但近两年我国钢铁产量的增速有所缓和,尽管如此国产钢材产量和质量仍能满足本行业用钢需求。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强势发展,作为制造业生产链上不可或缺的标准件行业近三十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据统计,全国有近2万家标准件生产企业,但目前我国标准件企业所生产的多为低端产品,生产方面有饱和的倾向,在较高端产品的生产方面却还大有发展空间。时至今日,标准件行业“以速度换市场”和“用成本换资本”的优势已经弱化,行业发展促转变、促发展的机会。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标准件将由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转变,有效地推动标准件行业由成本等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近几年,国内控制及电器元件发展也较为迅速。国内企业在改进工业设备、提高生产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随着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从市场销售额来看,2010年我国工业控制元器件中,嵌入式CPU、PLC控制器、柔性控制元件、电源电路为市场份额较高的重点产品。由于全球对高效、节能和低噪音芯片需求的日益增加,工业控制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使得功能强大的工控类元件的需求有所增加。
二、下游行业及其基本情况
本行业下游行业为电机制造业。电机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石油、化工、建筑、家电等各个领域,其中如高效、超高效电机,汽车用电机,家电用电机等方面市场需求在未来5-10年中将大幅提升。
三、上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1、有利影响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基础工业进步,国产设备和零部件日趋丰富,品质也在不断提升,因此行业企业采用国产原料、元器件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满足适用性前提下,积极采用国产材料是提高性价比、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目前除了少量关键部件还需要采用进口外,其余大部分都可以实现国产化,并且资源也足够丰富。对于需要进口的部件来说,国际供给也十分充足并且国内企业也在积极研发,在不久将来也能完全实现国产化。
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电机的需求对本行业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国内电机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电机产量的逐年提升,对于不论是自动化、半自动化的单机产品,还是全自动化生产线的整线产品,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2、不利影响
从目前分析看,本行业上下游行业对本行业尚无不利影响。
第五节 行业SWOT分析及结论
一、优势
我国电机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数企业都具有多年的专业生产经历和经验,有些龙头企业更不仅具有国内一流的专业技术设计队伍、企业管理队伍,更拥有操作技能较高且相对稳定的生产工人队伍;二是多数国内企业大都通过多年以来与国内电机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由于这些企业多年以来一直为国内电机生产企业提供各类专用生产设备,并参与了不少电机企业的设备升级改造,不仅对国内电机生产企业的情况比较熟悉,对其特点了解的比较透彻,而且形成了互相信任的良好合作关系,为进一步的合作奠定了有利基础;三是对国内合作伙伴来说,提供服务会更加便捷,出货速度远远超过国际同类企业;四是国内产品同国际同级产品相比,价格仅为国外的1/2或1/3,具有非常明显的性价比优势。这些优势都是国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近几年来我国电机专用设备的出口量增长很快,并在亚洲、非洲等地区有了成功的业绩和成熟的合作伙伴。这些经营业绩将为进一步发展国外客户,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劣势
国内生产企业众多,但具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国内行业企业普遍具有如下劣势:
产品结构中高端产品占比偏低,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低端产品市场需求过剩,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生产,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较低;行业企业经济效益低,投入产出率低;
产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可靠性差,自动监控水平低,制造精度差、外观质量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不美观;
大多数企业制造工艺和设备陈旧,缺少先进的加工和工艺手段。
共性和基础技术研究不足,没有先进技术做支撑,相比于国外企业已经处于被动的地位
原材料及电器元件的价格持续高位,人力成本不断提升,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困难。现在已有一些规模较小、资金流转不足的企业停产观望或被迫关门。
三、机遇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逐年快速增长,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各自的发展计划中提出了明确的强制推行高效电机的时间表,我国目前也在积极推进高效率电机的进展,到2011年将在我国强制推行高效电机。
同时,家电行业、汽车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将带动电机制造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从而为电机绕组装备生产企业创造了发展的机遇。
四、挑战
国内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等)电机专用设备制造企业。一是这些国际大牌公司生产专用设备的历史较长,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可靠、品牌效应突出;虽然目前他们的产品售价要高于国内产品很多,但是一旦出现国内产品对国外产品构成冲击时,它们将不遗余力地采取多种手段、以多种形式(包括大幅度降价)对国内产品进行强力狙击。
五、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电机绕组制造装备行业在未来5至10年时间内将有较快速发展。从宏观角度看,首先是实施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其后续的发展规划的需要;第二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第三是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从中观层面看,既是电机行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电机绕组制造装备制造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数十年发展的基础上,如何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使我国电工专用设备制造业持续发展壮大,正是我国电工专用设备企业多年不断探索的基本问题。通过上述对行业的优势和劣势的比较,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行业的主要是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强调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同时也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使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优势也不少,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不仅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还开拓了部分国际市场,但最根本的优势还是后发优势,由此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发展。
在我们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率先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时候,既要看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充分地把握发展机遇,也要防止头脑发热,对面临的挑战要进行认真的分析,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我们应当在产品技术和产品质量上和下功夫,要大力发展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的装备,尽快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在发展装备制造服务业、完善产业链方面下功夫,使我国电机绕组制造装备制造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