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年纪,在回首岁月时,许多时候不得不感叹宿命的魔力。
46岁的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朱海命中注定与“第一”结缘。80年代,他是北京大学第一个跨系保送(从图书馆系转到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十几年后,朱海成为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第一位本土籍总裁。2011年4月16日,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四届二次会上,朱海被推选为副会长,这是该协会第一位外资背景的高层领导。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是我国电工行业唯一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行业协会之一,拥有5000多家会员单位,涵盖电器工业约80%的产值。
对此,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陆燕荪表示:“只要这些外资企业在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上愿意与我们合作,并且提供有益的帮助,为什么不可以吸收他们呢?我们欢迎全世界的外资企业与我们一道共建和谐社会、共建幸福发展的社会。”
会前,朱海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电器工业》:朱总,再过几个小时,我们就要称您为“朱会长”。在您之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的副会长要么出自国内的龙头企业,尤其是央企,要么来自原机械部的骨干归口研究所。您是本协会第一个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高层领导,请问您的当选对施耐德意味着什么?您对参与协会工作有哪些打算?
朱海: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中国电器制造业集聚了众多一流的企业和世界先进的产品技术,中、外加强沟通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更加开放的观念,有利于公平竞争。行业协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施耐德电气很荣幸得到这个机会,我们将积极参与行业的各项工作,积极促进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的交流,促进外资企业与中国行业主管领导单位、行业标准委员会之间的交流。在此之前,施耐德电气主要是在各个分会、标委会的层次开展工作,如低压电器、变压器等分会,我们是多个分支机构的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施耐德电气非常重视行业协会,基本上,只要是我们被邀请参加的、与行业有关的协会,我们都会参与。
《电器工业》:施耐德在国外参与行业协会工作的情况是怎样的?
朱海:施耐德电气在国外主要参加的是各种标委会,我们是IEC重要的会员单位,在IEC标准制修订中经常有施耐德电气的身影。同时,我们在IEC跟中国,即GB的沟通方面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我们在 美国NEMA标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也就是说在IEC、GB、NEMA这三大标准领域我们都积极参与,而且施耐德电气很幸运,我们在这三种标准的用户群里都有市场灵感,都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同时与IEC、GB、NEMA这三大标准都保持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公司之一。
《电器工业》:去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对此是否感觉到机遇来临?
朱海:《决定》和“十二五规划”有许多方面都是围绕着能源这个主题来展开,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关于能源以及CO2减排实际上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无论是企业家、政治家还是普通消费者都关心的议题,并且这个主题将延续至少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这对能源及相关产业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我们很庆幸在这个行业里!这可以说是“天时”吧。其次,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广泛的销售网络,拥有广大的用户群,这也使得我们在中国这个能源市场、以能效为主题的发展空间占据了一个比较好的地理优势。我们现在需要做好的是“人和”,希望用户、消费者、行业的合作伙伴能了解我们,愿意跟我们一起来合作,大家携起手来为中国以能效发展为中心的产业变革做出自己的贡献。施耐德电气的企业文化里非常强调“人和”,目前我们在中国有20多家企业,其中大量是合资企业,十多年来,这些合资企业都跟中方保持了非常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我相信具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包括施耐德电气在内的所有企业,就将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商机。施耐德电气在节能领域拥有300多种产品、100多个解决方案,同时还掌握了新能源领域的一些核心技术,解决了新能源并网等难题。同时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以及能够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能力,将为能源的使用提供可靠和高效的保障。
《电器工业》:施耐德电气自进入中国以来,一直注重本土化策略,走的是大融合之路,通过一系列收购行动,施耐德电气的产业链得到扩展,为其成为世界一流的能效管理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请问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各种体制复杂并存的情况下实施并购策略,你个人的经验是什么?如果在国内要选定新的并购目标,你们最看重企业哪方面的潜质?
朱海:并购与合资使我们的产品线更加丰满,从而拓宽了我们的业务领域。德力西和施耐德电气合资之后,运作非常好,真正做到了六个满意:当地政府满意、供应商满意、合作伙伴满意、员工满意、 双方股东满意、消费者满意。合资公司去年的销售额达到了5个亿。我个人的经验就是如果所有的资本所有者以及投资人把企业利益作为他们的根本利益;如果企业总经理和职业经理人忘掉他自己是谁派来的,只专心把企业做好,那么,所有的问题都会变得很简单。我们在选择并购企业时更看重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文化是否与我们合拍,而不单单看产品和技术。
2006年,施耐德电气与国内知名的低压电器企业德力西以双方各占50%的股份合资,由此拉开了一系列并购的序幕。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施耐德电气中国的业务逆势增长。
次年,施耐德电气亚太区总部搬迁至北京,迈出了“一个公司”战略的关键一步。
“十二五”期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施耐德电气在全球最大的销售市场应无悬念。
朱海上任后的这两年,施耐德电气正在实现从电器设备生产商向节能增效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与此同时,他们坚守着“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从产品研发,人才发展,到更加全面地介入行业标准制修订,参与行业管理等工作,由此,施耐德电气对中国电器工业的介入已愈来愈深。
朱海其人,外表儒雅、和善,但坊间流传甚广的却是他如何遇事果断、言出必行、不畏强权,甚至铁面无情的典故。然而,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来看,施耐德骨子里的法式优雅和朱海的强势作风,谁说不是一种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