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量转正 电力行业回暖速度超预期
所属分类:行业纵览
来源:中国工业报
更新日期:2009-08-10
7月上旬,河北南部、河南发电量受益于钢铁业复苏,分别同比大幅增加22%和12%,内蒙古、甘肃、青海多数高耗能产业集中地区,降幅有所收窄。7月中旬,南方五省电力需求增速再次明显上升。其中,广东省电力需求增速较上旬微升2个百分点。而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四省合计用电量增速也骤升至10%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天气炎热不可能如此大幅促发用电增长10%,工业电力需求、外向型经济好转应是主要因素。随着6月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1%,远高于上半年的33.6%,以及放贷、投产之间时滞的消除,下游高耗能行业步入复苏周期,用电量转暖可持续。另外,鉴于煤炭产能释放、国际煤价压力等因素,煤价小幅回落或持平的概率较大,对发电量复苏的影响不可小觑。
回暖超预期日均发电量节节攀升
国家电网公司统调中心最新数据显示,7月上旬,全国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3%,虽然增幅较6月末有所收窄(由于2008年端午假期在6月份,全国日均发电量增幅较6月下旬高达7%),但远好于今年以来大部分旬度的增幅。这说明,发电量转正已经企稳整固。
数据显示,6月以来,华东、华中、南方发电量恢复较快。7月上旬,华北跃居全国首位。具体来看,7月上旬河北南部、河南发电量分别同比大幅增加,山西、宁夏、云南等高耗能地区发电量也持续好转,并于7月上旬分别实现正增长7.5%、7%、3.4%。业内人士认为,河北、河南发电量的增长受益于钢铁复苏,云南省则与对高耗能企业的支持政策有关。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甘肃、青海等高耗能产业集中的地区,发电量仍同比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省用电量6月中旬以来持续走高,7月上旬同比达8.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外向型经济在逐步好转。
到7月中旬,发电量更显乐观,这可从直供电厂的日均耗煤量得到体现。截至7月15日,该指标由4月末的144万吨上升到210万吨,接近2008年的峰值,预计用电量也将创今年新高。
转暖可持续下游产业步入复苏周期
6月份,钢铁、有色、建材及化工四大行业虽然在GDP贡献值占11%,但占全国用电量的42%。因此,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的用电趋势将高度依赖于高能耗工业的恢复情况。
从最新数据来看,6月钢铁、水泥单月产量均创近三年新高,单月产量同比增幅也分别高达6%、21%;而电石、有色也基本恢复至近三年来高位运行,增速自6月以来显著回升。
从后期来看,钢材价格已经出现回升迹象,有助于刺激钢材生产的积极性。有色金属方面,随着电解铝价格的上涨,预计有100万吨的产能重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库存大幅下降将有效支撑铜价的高位运行,也将刺激铜生产企业的开工率。另外,受益于4万亿元投资计划,预计水泥行业可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此外,6月我国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1%,远高于1~6月的33.6%。有专家认为,由于汽车、地产等对钢铁、建材等高耗电行业需求增大,因此项目审批、资金到位至真正开工等环节之间可能会有三四个月的时滞。所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钢铁、建材等耗电量较高的工业产品需求才真正开始反弹。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将高增速的情况下,高耗电行业仍将有望较快增长。
专家指出,电力下游高耗能行业逐月复苏迹象的显现,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标的良好态势,预计发电量需求回暖的趋势将在下半年延续并有望超出预期。
利润提升水电火电分享回暖蛋糕
由于需求增速提前返正,火电开工率降幅迅速收窄,盈利明显回升。1~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降2.2%,单月增速为4.3%,自2008年10月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除经济回暖因素外,高温天气及工作日因素也是用电增速提前返正的重要原因。受需求回升作用,火电利用小时单月降幅仅为3.2%,环比明显收窄。
前五个月,电力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68.8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供电亏损60.4亿元,发电则实现利润251.8亿元。火电销售利润率由前两个月1.0%提升至前五个月的3.4%,3~5月实现盈利101亿元,较前两个月大增,已恢复至2007年同期58%的水平。主要火电企业二季度业绩环比明显提高,增幅多在50%~100%。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发电与用电量的回暖效应可为两个阶段:回暖初期,由于电力增量有限而水电等清洁能源优先上网且成本低廉,因此增量蛋糕往往由水电优先分享。自今年3~5月,水电吃掉新增电量蛋糕的占比由12%逐月递增至15%。
在电量回暖的第二阶段,由于水电靠天吃饭历年平均电量相对稳定,水电扩张能力有限,因此火电将尽享第二阶段的增量蛋糕。直接反应就是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的企稳回升,目前火电行业利用小时已经大幅回升,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未来走势不明煤价影响不可小觑
今年以来,煤炭进口大量增加、出口骤减与政策指导密不可分。近年来,国家多次调整煤炭进出口政策,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征收出口关税,并几次上调了出口税率,因此,煤炭出口积极性下降。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2009年第二批煤炭出口配额2500万吨,其增发的程度超过业内预料。据悉,今年全年的煤炭出口配额达到5100万吨,比去年增加7%。据预测,出口配额增加会冲击煤炭进口数量,七、八月煤炭进口将下降,国内煤价将得到进一步的支撑。
国内市场方面,6月份以来,我国日均发电量增速逐步由负转正,直供电厂日均耗煤从5月中下旬的160万吨增加至7月初的195.4万吨。6月下旬到7月上旬,秦皇岛港煤炭调出量快速增加,由55万吨增至61万吨。
进入5月后,山西小煤窑陆续复产效应,导致7月国内动力煤丰产区大同坑口煤价下滑逾10%。秦皇岛基本稳定,沿海到厂市场煤价有所回落。同时,国际煤价受油价影响上涨逾13%,海运费略有反弹。进入用煤旺季后,秦皇岛港库存回落至572万吨,电厂存煤可用天数也微降至17天,均处合理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鉴于煤炭产能释放、国际煤价压力等因素,下半年煤价小幅回落或持平的概率较大。7月20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在560元/吨,与上半年中枢值570元/吨相比回落2.7%。而7月20日,坑口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已经跌至400元/吨,较上半年均值的445.7元每吨下降10.2%。尤其是近半月来,坑口煤价有加速下跌趋势,预计这一回落将逐步传导至秦皇岛等中转地以及东南沿海等消费地。业内人士认为,即使煤价没有超预期回落,虽然在利用小时回升或企稳在一定高位时,电力企业对于煤价微涨的承受力也较强,但煤价对未来电量复苏的影响不可小觑。
业内人士认为,天气炎热不可能如此大幅促发用电增长10%,工业电力需求、外向型经济好转应是主要因素。随着6月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1%,远高于上半年的33.6%,以及放贷、投产之间时滞的消除,下游高耗能行业步入复苏周期,用电量转暖可持续。另外,鉴于煤炭产能释放、国际煤价压力等因素,煤价小幅回落或持平的概率较大,对发电量复苏的影响不可小觑。
回暖超预期日均发电量节节攀升
国家电网公司统调中心最新数据显示,7月上旬,全国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3%,虽然增幅较6月末有所收窄(由于2008年端午假期在6月份,全国日均发电量增幅较6月下旬高达7%),但远好于今年以来大部分旬度的增幅。这说明,发电量转正已经企稳整固。
数据显示,6月以来,华东、华中、南方发电量恢复较快。7月上旬,华北跃居全国首位。具体来看,7月上旬河北南部、河南发电量分别同比大幅增加,山西、宁夏、云南等高耗能地区发电量也持续好转,并于7月上旬分别实现正增长7.5%、7%、3.4%。业内人士认为,河北、河南发电量的增长受益于钢铁复苏,云南省则与对高耗能企业的支持政策有关。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甘肃、青海等高耗能产业集中的地区,发电量仍同比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省用电量6月中旬以来持续走高,7月上旬同比达8.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外向型经济在逐步好转。
到7月中旬,发电量更显乐观,这可从直供电厂的日均耗煤量得到体现。截至7月15日,该指标由4月末的144万吨上升到210万吨,接近2008年的峰值,预计用电量也将创今年新高。
转暖可持续下游产业步入复苏周期
6月份,钢铁、有色、建材及化工四大行业虽然在GDP贡献值占11%,但占全国用电量的42%。因此,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的用电趋势将高度依赖于高能耗工业的恢复情况。
从最新数据来看,6月钢铁、水泥单月产量均创近三年新高,单月产量同比增幅也分别高达6%、21%;而电石、有色也基本恢复至近三年来高位运行,增速自6月以来显著回升。
从后期来看,钢材价格已经出现回升迹象,有助于刺激钢材生产的积极性。有色金属方面,随着电解铝价格的上涨,预计有100万吨的产能重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库存大幅下降将有效支撑铜价的高位运行,也将刺激铜生产企业的开工率。另外,受益于4万亿元投资计划,预计水泥行业可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此外,6月我国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1%,远高于1~6月的33.6%。有专家认为,由于汽车、地产等对钢铁、建材等高耗电行业需求增大,因此项目审批、资金到位至真正开工等环节之间可能会有三四个月的时滞。所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钢铁、建材等耗电量较高的工业产品需求才真正开始反弹。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将高增速的情况下,高耗电行业仍将有望较快增长。
专家指出,电力下游高耗能行业逐月复苏迹象的显现,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标的良好态势,预计发电量需求回暖的趋势将在下半年延续并有望超出预期。
利润提升水电火电分享回暖蛋糕
由于需求增速提前返正,火电开工率降幅迅速收窄,盈利明显回升。1~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降2.2%,单月增速为4.3%,自2008年10月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除经济回暖因素外,高温天气及工作日因素也是用电增速提前返正的重要原因。受需求回升作用,火电利用小时单月降幅仅为3.2%,环比明显收窄。
前五个月,电力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68.8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供电亏损60.4亿元,发电则实现利润251.8亿元。火电销售利润率由前两个月1.0%提升至前五个月的3.4%,3~5月实现盈利101亿元,较前两个月大增,已恢复至2007年同期58%的水平。主要火电企业二季度业绩环比明显提高,增幅多在50%~100%。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发电与用电量的回暖效应可为两个阶段:回暖初期,由于电力增量有限而水电等清洁能源优先上网且成本低廉,因此增量蛋糕往往由水电优先分享。自今年3~5月,水电吃掉新增电量蛋糕的占比由12%逐月递增至15%。
在电量回暖的第二阶段,由于水电靠天吃饭历年平均电量相对稳定,水电扩张能力有限,因此火电将尽享第二阶段的增量蛋糕。直接反应就是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的企稳回升,目前火电行业利用小时已经大幅回升,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未来走势不明煤价影响不可小觑
今年以来,煤炭进口大量增加、出口骤减与政策指导密不可分。近年来,国家多次调整煤炭进出口政策,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征收出口关税,并几次上调了出口税率,因此,煤炭出口积极性下降。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2009年第二批煤炭出口配额2500万吨,其增发的程度超过业内预料。据悉,今年全年的煤炭出口配额达到5100万吨,比去年增加7%。据预测,出口配额增加会冲击煤炭进口数量,七、八月煤炭进口将下降,国内煤价将得到进一步的支撑。
国内市场方面,6月份以来,我国日均发电量增速逐步由负转正,直供电厂日均耗煤从5月中下旬的160万吨增加至7月初的195.4万吨。6月下旬到7月上旬,秦皇岛港煤炭调出量快速增加,由55万吨增至61万吨。
进入5月后,山西小煤窑陆续复产效应,导致7月国内动力煤丰产区大同坑口煤价下滑逾10%。秦皇岛基本稳定,沿海到厂市场煤价有所回落。同时,国际煤价受油价影响上涨逾13%,海运费略有反弹。进入用煤旺季后,秦皇岛港库存回落至572万吨,电厂存煤可用天数也微降至17天,均处合理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鉴于煤炭产能释放、国际煤价压力等因素,下半年煤价小幅回落或持平的概率较大。7月20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在560元/吨,与上半年中枢值570元/吨相比回落2.7%。而7月20日,坑口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已经跌至400元/吨,较上半年均值的445.7元每吨下降10.2%。尤其是近半月来,坑口煤价有加速下跌趋势,预计这一回落将逐步传导至秦皇岛等中转地以及东南沿海等消费地。业内人士认为,即使煤价没有超预期回落,虽然在利用小时回升或企稳在一定高位时,电力企业对于煤价微涨的承受力也较强,但煤价对未来电量复苏的影响不可小觑。
连日来,湖北及华中电网用电负荷和日均发电量屡创历史新高,尤其是华中地区用电负荷已逼近1亿千瓦。为减轻华中电网负荷,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检修人员通宵达旦工作。7月19日,荆门热电厂4号机组顺利并网发电。至此,该厂4台机组全部高负荷运行,力挺湖北和华中电网迎峰度夏。图为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一角。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