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谁将主导风电设备市场格局?
所属分类:行业纵览
更新日期:2007-11-21
 
 
  风电设备市场的格局正因众多厂家的参与而发生变化。 
 
  从如下的几则消息中也许可以看出这种变化的端倪。 
 
  2007年6月7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规划,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比例争取达到10%,其中,风力发电达到3000万千瓦,这也许意味着包括风电在内的新能源行业在未来几年或者十几年中将会受到国家有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8月28日,龙源电力集团投资20亿元的2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正式签约。 
 
  9月4日,内蒙古包头市发改委公布,截至目前,包头市有六大风力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为40.89亿元,建设规模达44.3万千瓦。 
 
  9月12日,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与崇礼县总投资40亿元,合作开发38万千瓦风电项目隆重举行签约仪式。 
 
  能源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战略的要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风力发电开发与建设如火如荼,风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势必受其拉动,市场需求扩大,自然会引发风电设备制造商家的大举参与。有业界人士称,两年后,中国风电设备产业必将经历“洗牌”之痛,原因之一是风电设备的技术含量高,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将起决定性作用。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30多家风电设备生产厂商,加上正在上马和准备上马风电设备的企业,年内可能达到50余家。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主任朱俊生介绍,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厂商尚未具备大规模总体设计能力,除了大连重工、东方汽轮机等少有的几家公司可以生产兆瓦级单个整机机组,其他厂家还不具备大容量机组批量生产能力。 
 
颇具诱惑力的市场容量
 
  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仅有260万kW左右。而2007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200万kW,有人预测,我国2008、2009、2010年的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平均将达到300万kW,到2010年累计风电装机预计达到1500万kW。未来三年将给中国风电设备厂家带来爆发式增长的市场。近日,在第四届中国电气工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赵希正理事长指出,未来30年内,风电发展有望成为国内第三大能源;而50年内,风电将超过水电装机容量,成为我国的第二大能源。 
 
  风电设备造价按照每千瓦6000~7000元,而且,按照2006年我国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为40%计算, 2008-2010年,平均每年形成50多亿元的风电设备市场,且年均增速超过30%;而2010-2020年,平均每年约有150亿元的市场份额,年均增速将超过20%。就风电机组的叶片来说,叶片造价占整个风电机组成本的15%~20%,相当于每年形成近20亿元的市场容量。据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定金介绍,目前,虽然国内200~750kW风电机组叶片的设计、制造技术已经成熟,并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但是,具有市场主流产品兆瓦级叶片生产能力的国内企业并不多,生产总量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要求。 
 
市场上的“先来”与“后到”者
 
  目前,我国从事风电机组制造企业的厂家主要包括北京北重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东方汽轮机厂、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保定惠阳航空螺旋浆制造厂(保定惠德风电工程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等,另外,在国内市场中中外合资企业包括南通航天万源安迅能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恩德(银川)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歌美飒风电(天津)有限公司在国内市场也有一定的份额。 
 
  据大连重工的有关管理人员介绍,2006年,大连重工已经推出1.5兆瓦风机100台,2007年,将会达到500台,而2008年,大连重工将实现生产1.5兆瓦风机800台。2007年,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公司已经生产了200台750KW的风电机组,预计年底推出1.5兆瓦机组产品。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成功研制开发出750千瓦风电机组60台,2007年,据中国风能协会吴运东副会长介绍,华仪已经掌握了780千瓦风机整机制造核心技术,并实现年产量达80台,2008年,预计生产1.5兆瓦风电机组30台。而一直备受业界关注的新疆金风科技在2007年也已推出1.5兆瓦机组100余台。 
 
  从英国GH公司引进1.5MW风机设计技术之后,天威保变已经投资2.5亿元用于风力发电整机项目。而近日有消息称,成立于2006年6月的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总投资93000 万元从事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和部件的制造、销售和服务。同样,特变电工也已具备年产200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能力。 
 
  就目前国内生产风电设备配件的公司来说,目前,上电股份已经与加拿大一家公司合资制造风力发电逆变器。兰州电机厂开发兆瓦级变速恒频双馈异步发电机目前与永济电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7年初兰电一举获得东方汽轮机厂1.5兆瓦变速恒频双馈异步发电机200台合同。其自主研发的变速恒频风电机组采用了世界先进的风电机组设计理念,目前该机型已经成为国外风力发电的主流机型。 
 
  而有很大发展空间的风电机组的叶片,目前只有中航(保定)惠腾风力设备有限公司、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玻璃钢研究院、北玻院等可以进行小批量生产。而且,这些厂家的产品与完全实现国产化还有距离。 
 
  但是,据业界资深专家施鹏飞介绍,目前,国内风电机组中的许多关键零部件和材料都依靠进口,或由国内的外资企业生产,如控制系统、变频器、轴承、联轴器、制动系统、润滑系统、叶片制造材料等。这些零部件和整机成本中占的比例比较高,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上涨直接影响整机制造成本。 
 
市场格局之争
 
  有资料统计,在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逐渐成熟之后,国外风电制造企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迫于市场竞争压力以及降低成本的要求,整合之势已跃然呈现。在2001—2004年间,丹麦的Micon公司先后与Nordtank公司合并成NEG-Micon公司又收购了荷兰Nedwind公司。2003年底,丹麦的Vestas并购了NEG-Micon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机组制造公司——新Vestas。此外,德国西门子收购了丹麦的bonus公司;西班牙Gamesa并购了MADE公司;美国的GE收购了Enron的风电部等。可见,受市场规律的调控,全球拥有20年以上历史的生产厂家发展至今只剩3~5家。 
 
  国内市场上,2005年,我国新增风电机组592台,新增装机容量50.3万千瓦。国内产品的新增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29.4%。其中,新疆金风的份额最大,占新增总装机的26.4%,占国内产品的89.7%。运达占当年中国制造的4.9%,东汽占4.1%。沈工大和哈飞各占0.7%。其中,新加入风电设备制造的企业有沈工大、哈飞(哈尔滨哈飞威达风电设备公司),东方汽轮机厂。 
 
  2006年,我国新增装机风电机组1454台,装机容量133.7万千瓦。其中,国内企业产品占41.3%,新疆金风占新增总装机的33.3%,华锐占5.61%,运达占1.46%,东汽占0.67%,哈电和惠德分别占0.09%和0.07%。 
 
  2007年,一直处于调整发展状态的风电设备市场又迎来了更多的商家参与。受市场需求的吸引,国内从事风电设备风电机组制造的企业达50余家。而且,配件制造商队伍也在迅速扩大,不难想象,许多行业外企业在其他行业已经拥有了较大规模,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之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会不可避免地将发展的眼光投向风电设备制领域,而觊觎风电设备市场已久和那些对风电设备市场容量虎视眈眈者也许不久都将会加入风电设备制造的行列。 
 
  此外,受国家提倡采用兆瓦级机组的要求,风电设备市场将展开新一轮的大容量机组的研发热潮,在此之前的各风电设备制造商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能成为将来市场格局变化的决定依据。 
 
  国外品牌的纷至沓来,后来者有欠冷静与审慎的投资加入,挑战者技术跟进的如影相随,市场需求的升级与变化,都会冲击风电设备市场的现有格局,可以想见,诸此种种,都将使国内市场上风电设备品牌面临严峻的挑战。 
 
下一个市场的主导者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的胡立伟专家指出,我国的风电设备产品在各种风资源下,不论是自主开发的产品还是引进的风电设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风资源和风环境不完全适应的问题。在北方,受低温结冰和高海拔因素的影响,风电设备元器件的损坏曾致风电设备出现居高不下的故障率;在南方,台风过程中的极大风、强湍流和雷电曾导致风电设备出现较大面积受损的情况。对此,他呼吁,进入风电设备的制造商应有一定的科技研发投入,对风电设备应持长线产品来做,只有不断的科研投入,才能使产品的问题尽量集中在试运期内解决,使产品尽快批量化生产。 
 
  风电设备市场竞争,目前,价格已经不能成为主导市场的决定性因素。中国风能协会吴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

共为您搜索到0条新闻

无匹配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