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急速扩张的中铝对电力供应的迫切渴望,一方面是电力过剩背景下,发电巨头中电投的未雨绸缪。因此,无论是从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还是从央企的产业链拓展而言,中铝与中电投的牵手都可以称为双赢。
9月初,中铝与中电投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显示,双方将共同推进在辽宁、山西、青海等地区电厂项目与电解铝项目的合作,实现双方在上下游产业方面的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是急速扩张的中铝对电力供应的迫切渴望,一方面是电力过剩背景下,发电巨头中电投的未雨绸缪。因此,无论是从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还是从央企的产业链拓展而言,中铝与中电投的牵手都可以称为双赢。
然而,在国家严厉控制高耗能项目与整肃电站建设规模的大背景之下,这样"双赢"的合作却引来争议。电力投资过剩的问题寻求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来加以消化,如果类似的联盟越来越多,会不会不仅使电力建设的热潮难以平息,还会导致国家控制高耗能工业的政策遭遇阻碍?
“优势”互补
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中铝总经理肖亚庆和中电投总经理王炳华等人又马不停蹄地赶赴辽宁抚顺。
在抚顺市领导的陪同下,双方高层视察了抚顺铝业有限公司第一电解铝厂、抚顺钛业有限公司还原车间后,随后又赶赴抚顺发电厂供热机组扩建工程所在地。
中铝与中电投的高层在此次视察中,共同商议了如何通过扩大抚铝公司电解铝产能,实现铝电联营,使抚铝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
在今年3月,中铝出资5亿元收购抚顺铝厂全资拥有的抚顺铝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而装机规模为两台30万千瓦机组的抚顺发电厂,即是中电投承建的项目。
2005年,抚顺铝厂电解铝产品达到14万吨。中铝重组抚铝后,将投资50亿元,使辽宁抚顺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铝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钛镁系列产品生产基地。
根据计划,中铝在抚顺将陆续投资兴建3个项目,其中包括两个国债项目,总投资5亿元。这3个项目分别是电解铝环保改造二期工程、海绵钛扩建工程和自备电厂。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吨电解铝、1.5万吨海绵钛及5000吨电解镁的铝镁钛生产加工基地,生产能力将翻两番。
而在中铝的产业宏图上,不论是电解铝还是海绵钛,都是高耗能项目。中铝的计划若要达成,充足的电力供应是一个必须的保证。而牵手发电巨头中电投,无疑为这一计划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中铝从五大发电巨头中,选择中电投并不偶然。此前,中电投已经和中铝公司有过亲密接触。2003年3月,中电投所属的G漳电与中铝股份合资成立了山西华泽铝电有限公司。
华泽铝电建设了28万吨电解铝生产规模、16万吨阳极碳素和2台3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项目总投资达61亿元。其中中电投控制的漳泽电力参股40%,中铝股份控股60%,而这个项目还是当年中铝上市融资的首选项目。目前该项目已于2005年年底全部投产,2006年中报显示,期内实现净利约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