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电力行业减薪已开始在全国多个省市实施。
“我们的收入增长都停止了,从年初开始就一直在减薪。”浙江省电力公司的一名中层干部对笔者说。“我们从这个月开始减薪了,算下来大概减了10%。”天津电力系统职工李宏博说,他刚转正一个月,原来的奖金每月有1700元左右,但这个月减了500元。
“国网公司在两三个月前就开始调节收入,有三种下调比例的说法,分别是40%、30%和27%。”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力系统专家告诉记者,他曾从中国电力联合会处听到消息称,这场控制收入的行动,直接来自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其的要求。
据报道,一些电力系统的职工认为,舆论压力太大是电力行业减薪的主要原因。
但也有媒体认为,舆论压力只是电力行业减薪的部分原因,电力行业主要是想要通过减薪来“断尾求生”。依据的理由是,国家收入分配改革即将进行,而正在此时遭遇了6月份国家上调电价这个微妙的时刻,虽幅度不算大,每度电才涨价2.5分,但垄断行业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社会情绪反弹。“如果电力行业不能拿出实际行动规范自身收入,电价改革将会遭遇更大的舆论阻力。”电力企业主动降薪,“不但不像是自选动作,反而更像规定动作”,“是其他改革措施的前奏”。
垄断企业一大怪:效益好时涨工资不好时涨价
“垄断行业的高福利加大了经营成本,但它们能理直气壮地让国家、消费者埋单,因为离开它们‘地球就不转了’。”在昨天中国法学会举办的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温克刚再次抨击电力、燃气、电信、金融、供水、铁路、民航等垄断性行业的“福利腐败”。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著名行政法教授马怀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垄断行业出现的“福利腐败”现象,大多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就有了,但由于当时没有形成行业间的巨大差别,职工们还没有在收入、福利上出现巨大的差距。向市场经济转轨后,各行业的发展包括竞争都不一样,有些行业利用其垄断地位,实行高福利,有些行业没有垄断地位,完全进入市场之后失去了原有地位,“垄断福利”的问题就出现了。
为什么电力系统要减薪,是因为薪金定位不合理,还是因为电力系统的相对高薪触痛了低薪社会这根本质上的神经?如果是电力系统薪金定位不当,那么究其行政垄断的体制性原因,我们应该从制度改革入手,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才是。如果原因在于后者,那么恐怕应该把矛头从电力高薪身上转到低薪社会中来。
电力公司应该注意这样一个事实,由于中国电力改革的严重滞后,使电力行业无论是发电,还是输配供电形成非常封闭的经营环境,与消费者之间形成强烈的信息不对等。
高度的经营垄断和没有选择的供电市场,电力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高待遇,以及一些电力公司招摇过市的高楼好车,特别是对于拉闸限电无需承担责任的强势地位,已经造成了极深的民怨。
任何一个企业,只要它进入市场就应承担经营风险,但如今一些公共资源行业人浮于事,经营成本、福利成本不断加大,但它们却能利用诸多的垄断优势把风险转嫁到消费者头上。面对这一问题,如果没有法律加以制约,垄断获取暴利的行为似乎与公然“抢劫”无甚区别。国务院法制办认为,此次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反垄断法(草案)》明确提出“禁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其目的就是要解决目前各种垄断直接危害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现象需要“反垄断法”明确予以制止。
不能指望国营的垄断性企业自我减薪,这最多是一个短期行为,这一点,公众看得很清楚。而国家发改委的说法,如强调电价调整不为解决电力企业职工收入问题,禁止电力企业将提价收入用于提高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性支出,同样不容易说服人。因为调高电价是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利润,而电力企业的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性支出都应当与企业利润相关,想不出有什么机制能严格地区分开来。
不管人们赞同也好,质疑也罢,电力行业开始实施的减薪行动撕开了垄断行业高薪的一个口子。接下来的问题是,减出来的钱怎么用?我认为,减薪减出来的钱用好了,企业高兴,职工高兴,百姓高兴,国家高兴;用不好,就可能沦为一场形式主义。
电力行业的降薪是其自身的行为,并没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如何减,减多少统统都是电力行业自己定。那么,减薪行为到底是电力行业“壮士断腕”还是仅仅做样子?今年6月份,国家发改委开始调整华北、南方、华中、华东、东北和西北电网的上网电价,虽然每度电才涨价2.494分,但社会普遍还是多少有些思想波动,人们自然把减薪同回应社会对电价改革的舆论压力联系到了一起。
相对蛰伏于深处的一头头行业垄断巨鳄,减薪“起跳”的结局实在是殊为难料。不要忘记,在它暂时的姿体舒展之下,还有着垄断思维的惯性、行业内部管理的疲软与松沓、长效规范的监控与监督机制的苍白、匮乏以及有效的自我调节机能的先天贫血等一张张黑洞式大嘴。更何况,在特定时间段的相对被动性选择,往往意味着行为理念的功利与扭曲,它的远程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力行业减薪并没有触及垄断行业问题的根本,更像是一种避重就轻的表面文章,一种为平息公愤而实施的“障眼法”。而且,平息公愤只是电力行业减薪的目的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则是,以减薪来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为电价改革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看,我先减员工工资再涨电价,老百姓该无话可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