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新丰事件:冲动的惩罚
所属分类:行业纵览
来源:金融时报
更新日期:2006-08-31
  2003年以来席卷全国的电荒,让内蒙古也没能幸免;而内蒙古恰恰是全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将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稀缺的电力资源,前景确实诱人。于是,地方政府开始冲动了。2002年至2004年间,内蒙古全区违规建设电站规模高达860万千瓦,相当于14个新丰电厂的规模。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地方政府率先冲动,地方部门乃至企业当然是争先恐后———至少在新丰电厂项目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存在越权审批、违规批准征地、虚假申报、突击建设、违反招投标程序等严重问题。

  作为事件的主角,相关企业表现得更加“出色”,甚至不惜违规。2005年7月新丰电厂事故发生后,内蒙古被国家叫停的电站建设项目有10个,其中7个违规建设项目全部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这个内蒙古电力集团,银监会的检查发现,其旗下存在重复贷款的共有17个项目,重复贷款达12.01亿元。尤其是在国家有关部门将新丰电厂确定为违规项目、明令停工后,建设施工仍未得到制止。

  冲动的不止是政府部门和企业,银行也是按捺不住,推波助澜。有9家银行和2家财务公司为这家集团提供了贷款,贷款总额超过200亿元。而9家银行对同一项目重复发放贷款的情况大量存在,个别银行同时还存在异地违规贷款的问题。

  其实,新丰事件的参与者,政府也好,企业也好,银行也好,就其身份和地位来说,本来是不应该轻易冲动的。政府,尤其是省一级政府,不仅应该是国家政令的忠实传达者,更应该是坚决的执行者和坚定的捍卫者。在近年来以治理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能源消耗过高、对环境压力过大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和部门因为掌握着项目审批、土地划拨、环保测评等诸多权力,他们能否依法行事,能否严格把关,将直接影响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地方政府和部门必须增强大局意识,确保政令畅通,维护国家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地方政府当然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但这并不是其可以置国家政令于不顾的理由。

  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无需赘述。以治理经济过热为指向的宏观调控,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银行作为信贷资金的直接供给者,也应该服从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自觉守住信贷闸门。遗憾的是,为新丰电厂提供贷款的部分金融机构,不但本身存在违规贷款的现象,而且贷前审查不深入,贷后管理和现场检查不到位;个别银行对其违规行为不仅没有清醒的认识,居然还不以为然,甚至心存侥幸:“我们的运气真是不好!如果不出那次事故,说不定现在就是另一个样子了。”这是8月18日,内蒙古一位银行界的人士向某报记者谈及他两天前从央视新闻联播中收看国务院常务会议新闻时说的话。

  任何企业,不管它处在哪个行业,不管它地位和影响力如何,也不管它属于何种类型,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自然有自主经营的权利,包括投资的权利。但是,其投资项目必须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必须通过环保评估,必须取得开工许可等一系列法定程序。无视法律法规,后果只能自己承担。

  一向沉稳审慎的角色,也像“刀郎式”的激情少年一样冲动了一把,并且是置政令、法规于不顾。没办法,冲动是要受到惩罚的。较之心仪之人“转身离去”给“刀郎式”冲动的惩罚,新丰事件受到的惩罚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对自治区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自治区政府主席、副主席向国务院作出书面检查,新丰电厂事件的直接责任人也受到了相应的处分。尽管对违规放贷的银行如何处理目前还没有说法,但是,对以效益为中心的商业银行而言,违规项目下马可能造成的损失,也是一种变相的惩罚吧。

  新丰事件给我们的教训是,在这个有些狂躁的年代,任何部门,任何时候都更应该保持一份清醒,承担一份责任。冲动解决不了问题,冲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

共为您搜索到0条新闻

无匹配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