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国内最大发电企业华能集团正在酝酿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目标可能瞄准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能源企业
所属分类:行业纵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日期:2006-05-16
     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小佈日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华能集团高层将于近期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事宜进行商讨。
 
  刘小佈称,引入发达国家有实力的电力企业作为华能集团的战略投资者,可以优化华能的股权结构,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是华能集团实施“管理革命”和“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
 
  瞄准国际能源巨头
 
  虽然刘小佈称,目前还无法确定哪些企业将被华能集团列为引入对象,但他表示,所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必须是符合华能集团发展战略需要的企业,具体地说,就是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能源企业。
 
 今年初,华能集团与西班牙电力公司成功达成国内第一笔“二氧化碳减排量交易”。
 
  刘小佈没有明确透露是否有可能将西班牙电力公司引为战略投资者,但他表示:“与西班牙电力公司的合作十分愉快,未来还有更大更广泛的合作。”他还特别强调,与发达国家能源巨头合作CDM项目除了可获得大量资金来源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技术上的支持,并引入相对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知名度,为引入战略投资伙伴打好基础。
 
  刘小佈的这一解释为华能集团与西班牙电力公司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合作预留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目前,华能集团第二轮CDM项目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据负责华能集团第二轮CDM项目推介的北京绿源伟业公司总裁王齐介绍,除了西班牙电力公司之外,法国电力公司也在与华能集团进行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而在此之前,华能集团已经与法国电力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的协议,双方表示将在水电、火电和核电的技术领域以及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过去,华能集团与这些国际能源巨头的合作仅仅局限在项目上,包括目前正在进行的CDM项目的开发也是如此。”刘小佈表示,华能集团目前正在大规模开发新能源,资金需求相当巨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新能源建设的前期融资。而如果能引入国外能源巨头作为战略投资者,则可以一举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等几大问题。
 
 刘小佈坦承:“华能集团办电一直很成功,但遗憾的是,20多年来始终没有引入真正意义上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之前引入的华润电力之类的企业实质上都不是外资。”刘称,一旦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建议获得通过,华能集团将很快有实质性的动作。
 
  成为跨国公司路径
 
  在今年年初的工作会议上,华能集团总经理李小鹏明确提出,华能集团的近期目标是要“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军世界500强,打造以国内市场为主的跨国能源集团”。
 
  在刘小佈看来,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正是促使华能集团成长为跨国公司的有效途径。 “‘走出去’不光是到国外进行投资并购,把外面有实力的战略伙伴‘请进来’,提升管理和运营能力,也是‘走出去’。”
 
  谈到具体的合作方式,刘认为,可在与世界能源巨头进行项目合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合作范围,直至引为战略投资者,这样可使合作双方有一个逐渐了解和磨合的过程。
 
  刘的这一想法类似中电国际一位人士的国际化设想:第一,扩大资产规模,整合和优化资产结构,实现境外上市,树立国际形象;第二,开拓国际资本市场和电力市场,探索境外股权收购和项目投资的途径和办法,实现跨国经营;第三,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组建合资公司,实现股权多元化。
 
  目前,华能集团已经成功实现境外上市,在境外投资并购也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诸如收购澳大利亚煤矿,以2.27亿美元收购持有澳大利亚两大发电厂权益的奥丝电力公司50%的股份。而一心想将“中国华能集团”打造成为“世界华能集团”的华能资本运营部经理吕惠英,更提出要在100个国家购买100个电厂和煤矿,一幅国际市场的扩张路线似已清晰可见。
 
  余下该发力的自然是国内市场。按照中电国际这位人士的上述观点,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正是扩大国内资产规模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华能集团要实现以国内为主,引入战略投资者,做强国内业务,更显得迫切。
 
  刘小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着重强调了引进战略投资者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性,但他同时表示,弥补资金需求缺口,也是引入战略投资者极其重要的因素。
 
  据李小鹏公开透露,华能集团已经确定了要在未来5年内使现有装机规模翻一番,即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总资产超过40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1400亿元。据有关数据显示,建设1万千瓦的机组,需要资金约为5000万—7000万人民币,华能集团要在未来5年之内使装机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4000万千瓦,其资金需求甚为巨大。
 
  目前,国内电力企业的资金需求大多依靠银行贷款和政策性扶持,但如华能集团要实现如此宏大的发展规划,仅仅依靠银行及资本市场融资显然已经很难满足其对资本的需求。
 
  这也是近年来能源投资峰会接连不断召开的原因。很多业内专家指出,向银行伸手贷款,不是能源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最佳出路。中国必须加快非贷款融资渠道建设,实现融资和扩张手段的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战略投资者无疑是解决资金来源的一大途径。
 
  外资进入中国能源企业壁垒渐破
 
  多年来,由于政策性壁垒,许多手握重金的外资巨头对于中国能源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欲入无门。
 
  但是2005年12月31日,证监会、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外汇管理局等五大部委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宣布自1月31日起允许外国战略投资者购买A股。该《管理办法》的意义在于,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在A股市场申请开设专门的股票帐户,只要向证监会申请获准,即可通过二级市场购买流通股,从而当选上市公司股东。有观点这样评价,外资股份占到一定比例,就可以左右你的董事会,甚至请你董事长、总经理走人。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研究机构将华能集团列为外资战略投资的重点推荐企业。
 
  目前,来自新加坡的投资机构淡马锡已以2.28亿港元收购了中电国际3%股权。此外,淡马锡还与中国燃气控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除直接投资收购中国燃气控股10%的股份外,淡马锡还在中国内地与中国燃气成立合资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
 
  此外,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美国亚美大陆煤炭公司也已分别在河南、山西参股当地煤矿,美国英美能源集团和JP摩根则分别购买了神华能源公司和兖州矿业集团的H股股份。世界头号煤炭企业博地能源也准备到中国开展业务。这些都似乎在为包括华能集团在内的能源企业提供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范本。(本报记者 徐万国 北京报道)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

共为您搜索到0条新闻

无匹配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