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
“2011第六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所属分类:工作动态
来源:本站
作者:(罗志武)
更新日期:2011-09-28
         2011年8月13?15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的“2011第六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电工装备‘十二五’规划解读”在北京盛大召开。来自全国产业界和科技界的代表共280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
         出席本届论坛的领导和专家有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沈烈初,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孙昌基,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中国科学院院士严陆光,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洪德,原机械工业部电工局局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周鹤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陆仁琪,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方晓燕、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郝玉成,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印永华等。
电器工业协会曾雁鸿、邓伟、罗志武等参加了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相精主持,孙昌基理事长致开幕词。
         孙昌基理事长在开幕词中指出,今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也是电工行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电工装备制造业正在加速进行转型升级,而且在智能电网、新能源、节能、轨道交通等行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电工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孙昌基最后强调,本届论坛加大了电工装备用户行业的报告比重,邀请来自电网、石化、轨道交通、船舶等行业的专家,分别就各自行业的发展对电工装备的需求展开讨论,以此加强制造部门与用户部门的交流,让电工企业拓展创新和发展思路,切实做好与用户部门的合作,更好地促进电工产品的实际应用,群策群力,共同服务好国家经济建设。
         李冶司长首先发表论坛演讲,演讲主题报告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对电工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要求”。陆燕荪、蒋洪德、印永华等领导和专家分别就“我国“十二五”期间高端制造及电工装备发展趋势”、“重型燃气轮机发展趋势”、“电网新技术展望”、“我国能源及装备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研究”、“电器工业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十二五”期间电工行业的重点问题和热点话题向与会者作了报告。
         李冶司长介绍了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对电工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要求,分析了我国电工装备行业发展情况的组织架构,指出能源与电工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
         通过对“十二五”规划的解读,特别指出在“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1.4%。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因此必须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对于能源产业与电工装备行业的发展,有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优化常规火电开发,加大对传统电力的节能减排要求,大力推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扩大电力、天然气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其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天然气发电装机达6000万千瓦的目标。国家未来将力推天然气发电设备产业化发展,以市场为依托,以突破天然气发电关键技术为主要任务。燃气轮机的发展与电工行业息息相关,大型设备缺乏,关键零部件和材料都依靠进口,核心技术需要自主开发,有很多工作要去努力完成。
         二是要加快推荐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加快推进水电、核电建设,积极有序做好风电、光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我国水电资源丰富,有较大开发潜力,抽水储能电站的发展将会是水电的一个重点。同时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核电中某些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依赖状况需要电工装备行业的努力才能得到改变,争取早日实现装备材料的国产化。其次要积极发展风电,提出既要千瓦,亦要千瓦时的概念,要加强风机制造质量的要求,稳定推进风电成套系统的发展,重点在风电标准、检测、认证能力的加强。在已形成的较完整的光伏电池产业链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太阳能发电。
         三是要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提高能源配置能力。重点是骨干网架的加强和智能电网的推进。提到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今年5月份成立的智能电网设备工作委员会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做了题为“电工行业实施‘十二五’规划之我见”的报告,主题为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企业,抑制重复建设扩张产能,以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促进电工行业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转型----质量效益型。其有效途径为:工艺出精品,精品创品牌,品牌增效益,效益促发展。
         升级----质量升级。其有效途径为:以提高产品全寿命周期中可靠性为重点,加强售前、售后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
         2. 结构调整是重点。结构调整分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除研发高端产品,支持国家重大项目的建设之外,要特别重视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等配套能力的建设,满足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
         3. 重建电器工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也是产业发展的命脉所系。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是建立创新型产业的主要保障。
         4. 掌握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关键潮流技术,要占领科技制高点,标准要提高到国际水平。
         清华大学蒋洪德院士报告题目为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趋势。通过介绍当代重型燃气轮机的基本状况和建国以来我国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历程,指出未来燃气轮机的发展趋势是定向叶片将逐步取代单晶叶片,并通过“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对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方晓燕做了“电器工业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标准要与科技同步,要引领电工行业迈向高端装备制造。报告分为两个部分:
         1.回顾“十一五”期间电器工业标准化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以及国际标准化突破战略。建立起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电工标准化工作新机制,在原有国标委和各分标委的基础上吸收优秀企业加入;建立突出重大装备技术,发输配用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的电工标准体系;电器工业标准在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求、配合国家重大装备研制、支撑促进电工产品节能减排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国内整合资源,对外加强沟通和交流,分领域逐步实施国际标准突破战略;电器工业标准化工作要与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市场需求和对外贸易紧密结合。
         2.展望“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规划对电工行业的要求和提供的机遇,剖析“十二五”期间电工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
         “十二五”期间电工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高效清洁发电设备,重点加强产品研发和试验论证能力的建设;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配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标准制定并形成体系;风电设备。包括海上风电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制订,加快风电电器系统成套及接口规范、标准的制订,与我国环境相适应的风电设备标准体系的建立;智能电网设备,建立和完善智能电网设备技术标准体系;储能技术及设备,重点加强电化学和液流电池的标准化工作;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目前已成立电工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工作组,主要侧重设备本身,正在开展、制订9项国标及行标,并且我国的直流充电接口提案已成为IEC 4个备选方案之一;高铁和轨道交通;电工绝缘材料,主要包括大型发电设备的绝缘材料等;节能减排、低碳技术,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促进电力行业碳交易体系的建立。
最后,针对“十二五”规划对电工标准化工作的要求,提出我们应该完善标准化协调机制、加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和管理、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措施和建议。
         此外,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秘书长陈明海、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金陵船厂副总师骆宁森分别代表石油和化工行业以及船舶电工行业,LS产电、中电电气、菲尼克斯电气、香港顺电、常熟开关厂等数十家电工行业国内外企业代表分别做了报告,从各自行业和企业的角度对“十二五”规划进行展望和解读。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