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互联网+智慧能源研讨会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中科院电工所肖立业所长、韦统振研究员,清华大学曾嵘教授,天津大学王成山教授,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蔡泽祥教授、杨苹教授、张勇军教授,中国电科院刘超群主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资深架构师田启明,联想集团首席架构师马轶霏,南网科研院李鹏副院长、荆勇副总工程师、洪潮所长、黎小林所长、王庆红副所长、许爱东所长助理等出席会议,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电网公司和设备制造商等单位近200人参会并交流。南网科研院副院长李鹏和华南理工大学蔡泽祥教授分别主持上午和下午的研讨会。
“互联网+智慧能源”及“能源互联网”是本次年会的热点。李立浧院士结合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能源技术革命的技术方向和体系战略研究》,呼吁全体到会专家共同思考和讨论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技术发展方向和体系。李院士指出,智能电网与能源网的融合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全面满足消费者的渴望。李院士指出,发展能源互联网,重点在于小微能源开发、微传感器开发、多参量的电力和能源芯片开发,从而,到2030年建成“透明网络系统”。
中科院电工所肖立业所长提出,我国广域可再生能源时空互补潜力巨大,以新型材料为依托的电气设备将深刻改变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模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李鹏副院长介绍了南方电网在“互联网+”与智能电网的实践,阐述了智能电力装备芯片化和以变电站驾驶舱为入口的实践大数据技术等发展方向。清华大学曾嵘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张勇军教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刘超群主任、天津大学王丹副教授分别系统阐述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背景、需求、关键装备研发现状、关键技术发展方向等。华为公司田启明博士强调物联网技术对支撑能源互联网和实现全联接时代开放共赢意义重大。联想集团马轶霏指出,大数据技术支撑能源互联网必须依靠一线业务人员、行业专家和技术开发人员的深入协作。华南理工大学杨苹教授介绍了区域风电场的智能化状态监控与运维调度技术。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指出,能源互联网是区别于智能电网的新事物,能源革命当前主要面临清洁能源高效消纳、燃煤发电定位和能源消费模式三方面问题。同时,曾教授强调,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在于“横向多源互补”和“纵向源网荷储协调”。
最后,李院士全面总结研讨会成果,指出能源战略就是国家发展战略,制定我国能源发展规划应该遵循科学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鼓励突破专业思维限制,加强多专业融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我国能源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承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想集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