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电器设备分会
米展成:风电新能源给汇通能源转型带来的机遇
所属分类:专家观点
来源:新浪上海
作者:管理员
更新日期:2011-07-08


上海汇通能源(12.78,0.01,0.08%)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米展成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好日子里,我很荣幸能参加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隆重举行的“中国风能行业高峰论坛”。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风电新能源盛宴给汇通能源产业转型带来的机遇。

  我们汇通能源风电一期项目已并网发电,这标志着我们的产业转型实现了实质性突破。风电二期项目目前也在全力推进中,我们汇通能源已开始走上专业的风力发电企业的发展之路。

  上海汇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上海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来。我们原是一家以生产轻工机械为主业的传统制造企业,拥有十来家工厂,职工近八千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轻机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公司的生产技术逐渐落后,市场逐年萎缩,业绩不断下滑,生产经营严重亏损,公司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的重大危机。

  什么是危机?老子曾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大家都知道,危机中既包含了“危”更孕育着“机”。当危机降临的时候,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何处是“危”,哪里有“机”。

  经过公司董事会和经营班子认真的调研和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停留在原有的轻机制造行业继续打拼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危”。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们所处的行业已被江、浙、广东等地的民营企业全面侵占,他们以灵活的机制、旺盛的斗志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而我们只能抱着国营企业的残缺机制与这些战斗力极强的民营企业在市场上打拼。我们的落后已不仅是体制上的滞后,而是在产、供、销、人才、管理、研发等各方面的全面落伍。与行业的领头羊相比,我们已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已无与之相竞争的能力。这种实力上的差别,表现出来得现象就是连续亏损、市场萎缩、人才大量流失等等。要说这样的困境并不足以让我们下决心退出这个行业的话,那么在深入研究上海市十五、十一五的发展规划和来自政府的重重压力后,我们最终下定决心全面退出轻机机械制造行业。该行业早已不再是上海市政府鼓励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而是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产业。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老企业,厂址大多在市区,上海市政府为了鼓励我们这样的企业早日关闭,以适应整个城市发展的需要甚至还提出了相应的奖励计划,早关多奖励,晚关不奖励甚至以污染、能耗等理由不断加大处罚力度,迫我们早做决定,尽快关厂。我们唯一一家在市场中还算领先的企业就是在这种压力下关闭退出的。为此,上海市政府甚至给了我们数千万元的奖励,以帮助我们缓解关厂带来的财务压力。上海市政府退二进三的力度和决心由此可见一斑。在上海从事这样的行业只有“危”而不会有“机”。退出原有产业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正像拥有悠久历史的纺织业从上海的制造业全面退出那样。该行业在上海面临的不是怎样优化来保生存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讲、从结构上看已无法生存的现实问题。在上海这个以金融、科技、服务为中心的高度开放的商业环境中,一个上市公司以从事传统的机械制为主业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退出、转型是历史的必然。

  在2004、05年两年,我们着手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调整,基本上关掉了所有亏损的工厂,买断了数千职工,断臂割腕,使公司资产状况不断恶化的局面得到了抑制。关厂后虽面临着非常大的财务压力,但同时原来几乎完全没有被很好利用的土地资源的商业价值被凸显了出来。这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遗留下来的很多问题,同时也盘活了公司的资产,使得公司的财务状态日趋健康,为我们进行战略转型、进入新的领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退出是个艰难的抉择,退出之后新产业方向的选择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巨大的挑战。04年决定退出原有产业后,我们派出了大量调研人员先后走访了新疆、内蒙、辽宁、湖南、山西等多个省市考察项目,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我们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此次选择是战略投资而不是投机,是为公司在今后10年、20年内的发展寻找方向而不是找一些短期能够看到利润、见到收益的短平快的项目。综合我们自身的情况,比如资产状况、管理团队能力等,我们确定下了选择新产业方向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新进入的行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必须是国家鼓励进入的相关产业;二,产业链简单易控,现金流量可预测性、掌控性优良;三,该行业的成长模式比较简单、直观,可以用不断复制的方式来满足对增长的需求,以适应公司资产规模不大而股东又希望能快速成长的要求。

  最终,在内蒙古这片美丽而辽阔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了完全适合上述三个原则的新的产业发展方面,那就是风力发电这个新能源产业。风力发电是如何适合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前景怎样的美好这些内容,前面的很多领导、专家都已提到,这里就不再重复。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销有国家《可再生能源法》保证的全额收购,生产环节较我们先前从事的机械制造业也清晰、简单了不知多少倍,几十人完成数亿的销售毫无悬念,其产业链之清晰易控实在无出其右。同时,现金流、收益等也非常稳定、可控。这些特点完全适合我们三个原则中的第二条原则。从建设、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小规模的5万兆瓦风场的投资规模不大,对我们而言,一来资金上完全可以承受,二来风险也可控。更为重要的是,建设一个5万的风场与建设一个50万的风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基本上完全可以把我们建设5万风场的经验复制到建设50万甚至更大规模的风场上来。本质上讲,风力发电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资金推动型的。而资金的取得正是上市公司的长处,因为我们不只是有在金融机构融资的渠道,我们还可以通过在股票二级市场直接融资的办法来获得所需的发展资金。这种发展模式和手段,与我们上面所述第三个原则所要求的也是完全相符的。从近来风力发电的高速发展程度看,我们在05年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基本判断是万全正确的(虽然当时还没有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可以讲,我们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公司带上了一条可以不断成长、壮大的康庄大道。

  当然,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从选择进入风电这个新兴行业到目前第一个风场并网发电也走过了一段曲折而艰辛的道路。我们这次的战略转移最大的特点是行业跨度大、地域跨度大。机械制造与风力发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上海与内蒙古也有着非常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转型能否成功不仅考验着我们的判断力,更考验着我们的学习能力、调整能力,特别是永不放弃的那种坚持和坚韧。一路走来,我们逐渐与本地的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兄弟单位及当地的农牧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在本地的员工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发展中,各项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也都逐渐走上了正轨,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形成的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完全本地化的团队,同时,我们对这个新兴行业、对内蒙古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浓厚的感情。更加可喜的是,我们的这些努力也得到了本地相关方面的认可,获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正是这些内外因素的良好互动,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绩,才使我们的战略转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在高兴之余,我们更加深切地知道我们甚至我们所处的整个风电行业都还非常的稚嫩,我们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比如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资金成本的上升、因风电外送无法解决而造成的弃风等直接关系到投资收益甚至行业发展前景等诸多不利的因素。但我们相信,风力发电是目前所有可再生能源当中最有产业规模、最可靠而又最安全的能源供给,是最有希望和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资金成本,特别是弃风这些问题的出现不过是前进道路上一些小插曲、小片段而已,绝不是不可克服的结构性的障碍。风雨过后才能见到彩虹。基于这种战略判断,我们决定将进一步加大在内蒙风电发展上的投入,力争做大、做强,实现我们打造出一个以运营风力发电场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的承诺,以回报多年来股东对我们的理解与支持,来报答内蒙父老相亲对我们的厚爱。

  最后,请允许我用长江商学院的校训“取势、明道、优术”来对我们此次的战略转型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在上海继续传统的制造业,是与大势背道而驰的选择,是逆势而为。在这种态势下,无论怎样去“明道、优术”,终将踏上一条不归路。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尽早退出。在该做减法的时候,无论加法做得怎样好,都是毫无用处的。

  新能源行业的兴起,给了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调整机遇。选择风力发电这个行业完全是顺势而为,借势而为,因此也必将大有可为。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明道、优术”这两件事情做好,把风力发电事业做大、做强,实现完美的转身,成功的转型。

  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借助于风电新能源盛宴给我们产业转型带来的机遇,汇通能源必将成为一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以风力发电为核心产业的新能源上市公司。我们也一定能发展好汇通能源的事业,以回报员工、股东和社会。我们将始终肩负起为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清洁新能源的责任,不断推动风能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电力走进千家万户,为人类的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