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县破解“两难”保障科学发展:走节约集约新路子
所属分类:企业新闻
来源:中国地产市场
作者:管理员
更新日期:2011-08-04
近年来,河南省许昌县国土资源局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双保”,着力破解“两难”,整体工作呈现出调控科学、保障有力、全面推进的跃升局面,走出了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为县域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提高规划执行力
节约集约用地,要加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执行力度。从2008年开始,许昌县历时3年完成了县级规划和14个乡(镇)规划修编工作,实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的无缝对接。全县各类建设规划严格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合理规划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用地,避免了过度超前浪费土地资源。按照“有限资源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优先保障了许继风力发电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土地支撑。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实施至今,许昌县中心城区已报批新增建设用地14000余亩,其中已批准新增建设用地7800余亩,剩余规划建设用地指标21000余亩。
严保耕地红线
土地是民生之本,粮食丰则天下安,节约集约用地之根本还是有效保护耕地。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13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不少于93万亩。
为此,许昌县打破了土地资源国土部门“一家管”的被动局面,乡(镇)、村两级负起了保护耕地、制止违法占地的责任,形成了由公安、法院、纪检、城建等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的联动机制;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立体监控网络,做到土地违法案件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同时,加大土地动态巡查力度,积极组织监察队、矿产资源所、基层国土所对全县耕地实施不间断执法巡查,重点对省道、县乡公路沿线和城市规划区实行监控,确保巡查不留死角,将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案件,予以公开曝光。
近几年,许昌县国土资源局共立案查处违法用地343宗;清理违法加油站22个,始终保持了打击非法违法用地的高压态势。许昌县连续10年实现了占补平衡,在年度目标考核中,县国土资源局连续3年被许昌市国土资源局评定为国土资源管理优秀单位。
创新机制
节约集约用地,要创新思路,走出一条新路子。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是门槛限地。把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投资强度和亩均产出等作为供地基本条件,引导少占地、多投入、高产出的“基地型、旗舰型、科技型”项目落户。
二是集聚节地。以项目类型设置用地区域,逐步形成了档发、机械制造、电器研发制造等工业集群,充分发挥其在产业聚集区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吸引、衍生相关企业加速聚集,形成了区域化、集约化管理的用地格局。
三是差别定地。实行按产业定价、按园区定价,用价格杠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分期供地。对一些分期实施的大中型工业项目,实行“整体规划、总量控制、分期供地、限期开发”的原则,预留规划用地范围,按照实际到账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进行分期供地,不得先供待用。
五是履约取地。探索对企业实行合同履约保证金制度,保障产业集聚区投资强度,辖区内中原电气谷和尚集产业集聚区不得低于233万元/亩。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强度低的项目坚决不予供地。
六是盘活闲地。结合许昌县实际,组织人员全面清查闲置及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分类汇总,建立台账,并择机组织招拍挂出让。
七是向空中要地。进一步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目前全县标准化厂房建设累计达63.4万平方米。
节约集约用地,还要创新土地出让机制,完善市场配置功能。坚持“严控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全县土地出让利用的制度措施。
首先是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广泛征求各意向用地单位建议,并与住建、规划、财政、发改等部门沟通,科学编制年度、季度供地计划,认真制订土地出让方案。对每宗地的出让做到全面细致考虑,依法依规公开出让。建立已出让宗地遗留问题台账。对遗留问题制定得力措施,及时督办,尽早解决。
其次,建立土地价格机制。参考周边县市土地价格和市场价格,做到评估前及时与评估部门沟通,评估后集体会审,确保土地价格公正合理。同时建立建设用地供后监管制度。对每宗已出让土地全程监管,确保项目按期开工、竣工,土地不闲置、不低效利用。
此外,做好土地供应的整顿清查工作。对批而未供的宗地,积极主动与规划部门、意向用地单位协调,确保及时供地。2010年以来,共出让土地62宗,面积4500余亩,土地出让金总计约9.6亿元。
稳妥推进增减挂钩
节约集约用地,要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
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一方面缓解了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许昌县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完善工作制度、措施,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选择条件成熟的乡(镇)、村,探索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已成功对武店等6个行政村进行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已完成曹王等5个行政村“三项指标”整治规划工作,项目建设正在积极准备中。
许昌县在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道路上尝到了甜头,城区面积从原来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68平方公里。特别是许昌新区获批后,新区累计完成投资17.6亿元,建成道路29条,通车里程达到86公里,初步形成了三纵九横的路网框架。县域内有中原电气谷、尚集产业集聚区两个省定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9.6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近200家,其中瑞贝卡(600439,股吧)、远东传动(002406,股吧)轴、许继风力发电等重点建设项目已建成投产,为许昌县经济腾飞插上了双翼。
提高规划执行力
节约集约用地,要加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执行力度。从2008年开始,许昌县历时3年完成了县级规划和14个乡(镇)规划修编工作,实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的无缝对接。全县各类建设规划严格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合理规划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用地,避免了过度超前浪费土地资源。按照“有限资源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优先保障了许继风力发电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土地支撑。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实施至今,许昌县中心城区已报批新增建设用地14000余亩,其中已批准新增建设用地7800余亩,剩余规划建设用地指标21000余亩。
严保耕地红线
土地是民生之本,粮食丰则天下安,节约集约用地之根本还是有效保护耕地。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13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不少于93万亩。
为此,许昌县打破了土地资源国土部门“一家管”的被动局面,乡(镇)、村两级负起了保护耕地、制止违法占地的责任,形成了由公安、法院、纪检、城建等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的联动机制;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立体监控网络,做到土地违法案件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同时,加大土地动态巡查力度,积极组织监察队、矿产资源所、基层国土所对全县耕地实施不间断执法巡查,重点对省道、县乡公路沿线和城市规划区实行监控,确保巡查不留死角,将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案件,予以公开曝光。
近几年,许昌县国土资源局共立案查处违法用地343宗;清理违法加油站22个,始终保持了打击非法违法用地的高压态势。许昌县连续10年实现了占补平衡,在年度目标考核中,县国土资源局连续3年被许昌市国土资源局评定为国土资源管理优秀单位。
创新机制
节约集约用地,要创新思路,走出一条新路子。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是门槛限地。把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投资强度和亩均产出等作为供地基本条件,引导少占地、多投入、高产出的“基地型、旗舰型、科技型”项目落户。
二是集聚节地。以项目类型设置用地区域,逐步形成了档发、机械制造、电器研发制造等工业集群,充分发挥其在产业聚集区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吸引、衍生相关企业加速聚集,形成了区域化、集约化管理的用地格局。
三是差别定地。实行按产业定价、按园区定价,用价格杠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分期供地。对一些分期实施的大中型工业项目,实行“整体规划、总量控制、分期供地、限期开发”的原则,预留规划用地范围,按照实际到账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进行分期供地,不得先供待用。
五是履约取地。探索对企业实行合同履约保证金制度,保障产业集聚区投资强度,辖区内中原电气谷和尚集产业集聚区不得低于233万元/亩。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强度低的项目坚决不予供地。
六是盘活闲地。结合许昌县实际,组织人员全面清查闲置及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分类汇总,建立台账,并择机组织招拍挂出让。
七是向空中要地。进一步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目前全县标准化厂房建设累计达63.4万平方米。
节约集约用地,还要创新土地出让机制,完善市场配置功能。坚持“严控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全县土地出让利用的制度措施。
首先是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广泛征求各意向用地单位建议,并与住建、规划、财政、发改等部门沟通,科学编制年度、季度供地计划,认真制订土地出让方案。对每宗地的出让做到全面细致考虑,依法依规公开出让。建立已出让宗地遗留问题台账。对遗留问题制定得力措施,及时督办,尽早解决。
其次,建立土地价格机制。参考周边县市土地价格和市场价格,做到评估前及时与评估部门沟通,评估后集体会审,确保土地价格公正合理。同时建立建设用地供后监管制度。对每宗已出让土地全程监管,确保项目按期开工、竣工,土地不闲置、不低效利用。
此外,做好土地供应的整顿清查工作。对批而未供的宗地,积极主动与规划部门、意向用地单位协调,确保及时供地。2010年以来,共出让土地62宗,面积4500余亩,土地出让金总计约9.6亿元。
稳妥推进增减挂钩
节约集约用地,要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
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一方面缓解了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许昌县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完善工作制度、措施,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选择条件成熟的乡(镇)、村,探索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已成功对武店等6个行政村进行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已完成曹王等5个行政村“三项指标”整治规划工作,项目建设正在积极准备中。
许昌县在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道路上尝到了甜头,城区面积从原来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68平方公里。特别是许昌新区获批后,新区累计完成投资17.6亿元,建成道路29条,通车里程达到86公里,初步形成了三纵九横的路网框架。县域内有中原电气谷、尚集产业集聚区两个省定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9.6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近200家,其中瑞贝卡(600439,股吧)、远东传动(002406,股吧)轴、许继风力发电等重点建设项目已建成投产,为许昌县经济腾飞插上了双翼。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