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网
详解:2014年我国“电力过剩”实情
所属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网络
作者:管理员
更新日期:2015-03-10

我国2014年的用电市场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增长乏力”。根据中电联的数据,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4286小时,同比降低235小时,是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相对应的,2014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3.6亿千瓦,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发电装机容量仍在不断增加,但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增速放缓的状态,这就导致了整体的电力需求下降。去年我国发电设备的利用小时数比2013 年下降了235个小时,其中火力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了314个小时,全年火力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仅仅只有4706小时。
我国电力产能只是相对过剩 适当过剩有利于经济发展
目前,对于电力是否过剩问题我国还没有明确的评断标准。由于电力设备利用小时具有可调整性、电力电量通过电网可以大范围平衡的特点,电力是否过剩应当统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够提出一个合理的评判标准。当前的过剩总体来看,我认为有相对过剩、电力结构性过剩、区域性过剩、电源电网不协调过剩等情况,在某些区域,相对过剩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我国的电力结构是以煤为主,燃气电力不足且价格高,所以煤电成为调峰的主力,这造成了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效益也随之下降。
但是,由于负荷特性的原因,如果煤电利用小时达到5500小时时,实际上是比较严重的缺电情况。这就需要进一步认识我国电力设备的合理利用小时问题、各种电源的合理配套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过剩”问题。
因此,从电力侧看,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来发展。对电力过剩不能简单下结论。
过剩是典型周期性问题,在过去的三十年,过剩和不足总在反复出现。实际上,用电的波动性非常大,空调用电负荷可占到四成,只要夏季来一个高温,情况立马不同。而去年出现的相对过剩,天气原因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就导致了和前年构成很大反差。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人均用电越多,说明国民生活质量约好,我国人均用电刚好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人均装机1000瓦,并不过剩。实际上,适当过剩有利于经济发展,因为缺电的话经济发展成本更高。
免费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